企業儀器校準的需求決定了校準服務的多樣性。是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礎上的民事行為,校準機構還要取得計量政府部門頒發的等級標準證書。儀器校準的需求決定了計量校準活動的校準機構多樣性,也會產生機構本身的不規范性。如何約束校準機構的行為:
一是用對校準機構進行規范化。來讓計量機構承擔民事再會的獨立法人,或承擔民事責任的法人組織相應的民事責任。
二是用國際通行做法來確保認可機構的量值溯源到國家計量基準,確保對社會開展工的計量活動出必須溯源到國家計量基準。
計量機構的實驗室必須由國家計量科學院來組織認可,這樣才能在開放的校準市場中,確保全國量值的統一。






在科技迅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,計量已經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使命,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。首先,計量是保障經濟正常運轉的技術手段。在經濟交往中,超過80%的貿易必須經過計量才能實現,工業化國家的各種計量活動對其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4%—6%。其次,計量是控制質量、提升質量、創造更高質量的基礎,計量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,是工業生產的“眼睛”,所以,工業發達國家把計量檢測、原材料和工藝裝備列為現代工業生產的三大支柱。再者,計量是科學技術的基礎,可以說,沒有計量就沒有科學。歷史i上的三次技術革命都是以計量測試技術的突破為前提的。

科學,承載著人類的文明,進步,薪火相傳,而“沒有測量就沒有科學”。我們的衣食住行,處處離不開科學的發展,衣服采用竹炭奈米科技;食用材料采用天然有機杜絕轉基因;百年而居的棲身之所,摩天高樓;出行的座駕,高鐵,飛機,游輪……更是彰顯了科技的無所不在,無所不能,但是這里離不開一個關鍵的點,測量。這里的測量甚至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范圍,而是精i確在小數點后數十位,這些都歸功于儀器計量。
